《甄嬛传》里的甄嬛,看着是大家闺秀,规规矩矩的,其实心里头从来就没安分过。别看她从小读着女德女则,可对感情的心思,早就跳出了那些条条框框。说她没入宫时就对果郡王有意思,估计有人得扔板砖,但细琢磨剧里的细节,还真有那么点意思。
甄嬛没选秀前,在庙里烧香,对着菩萨许愿,说想嫁世间最好的男儿,还盼着自己被 “撂牌子” 选不上。这心思再明白不过 —— 在她心里,皇帝根本不算 “最好的”,她想留着机会,去找那个能让她动心的人。
后来进了宫,她故意称病避宠,除夕夜里去倚梅园祈福,许愿 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相离”。这哪是宫里妃嫔该有的心思?分明是还惦记着宫外那种一心一意的感情。那会儿她刚见识过宫斗的厉害,故意躲着皇帝,不光是怕惹麻烦,更是打心底里没看上这份掺杂着算计的恩宠。
展开剩余66%温实初对她掏心掏肺,她直接拒了,说 “心里没他”。在她眼里,温实初太老实,不是她想要的 “最好男儿”。后来皇帝对她好,她一度迷糊了,以为遇到了真爱,私下里喊 “四郎”,把皇帝当丈夫待。可等她看到 “莞莞类卿” 那几个字,彻底醒了 —— 原来自己不过是纯元皇后的影子,皇帝的宠爱全是假的。
这时候再想想果郡王,就有意思了。剧里说他是京城名媛的 “大众情人”,孟静娴为了他熬成老姑娘,可见有多招人。甄嬛没入宫时,就算没见过本人,也肯定听过他的名声 —— 年轻帅气,会写诗会弹琴,风流又深情,这不正是她心里 “最好男儿” 的样子?
后来在御花园偶遇,她还特意打听果郡王的事,说明早就上了心。到了凌云峰,果郡王对她掏心掏肺,不顾名分地照顾,这才让她彻底破了防。明知道庶嫂和小叔子好上是杀头的罪,可她还是不管不顾地陷了进去。
其实甄嬛从来就不是安分的人。她心里的爱情,是 “一生一世一双人”,皇帝给不了,温实初给不了,偏偏果郡王能给。早年间心里就埋下的种子,遇上合适的土壤,哪有不发芽的道理?
有人说她后来回宫是务实,可早期的甄嬛,分明也是个恋爱脑。她对果郡王的感情,不是一时冲动,是藏了很久的心思。从庙里许愿,到倚梅园祈福,再到对皇帝的失望,一步步都在为后来的 “放飞自我” 铺路。
所以说,她跟果郡王好上,看似突然,其实早就有预谋。心里早就装着对 “最好男儿” 的憧憬,果郡王正好撞进了这份期待里,就算冒着杀头的风险,她也愿意赌一把。这大概就是甄嬛的骨子里的劲儿 —— 想要的,就得攥在手里,管它什么规矩伦理呢。
发布于:山西省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